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向祖国报告
海归博士抱团组队寻求更大发展
作者:牛俊梅 刘璐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次数:4909次 更新时间:2014-07-22 16:20:58
 

 

    越来越好的国内政策、研究条件、商业环境,激发了海归高涨的回国热情。许多拥有名校学历及丰富工作经验的海归逐渐成为创业的主力军。回国后,他们际遇如何?在求贤若渴的国内,海归仍面临什么冲击?身处国外的博士看到国内的中高端产业的未来前景,乐意回来;国内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很旺,求贤若渴;外面的愿意回来,里面的也想要他们回来,但是,这“郎情妾意”的回归,避免不了现实过程中的问题。

由专到兼,专业暂停寻机遇

   “我的一个好朋友是做动物学研究的,归国后却不得不在新东方学校教写作。只在家里养许多爬行动物,业余做科研。”纽约州立大学的林博士说。这些被精心培养出的人才,往往很难放到应该在的位置上,非常可惜:“海归博士回国后,首先考虑高校,可是,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难进。去企业找工作,又往往没有任何准备,最后索性进入留学教育机构或者咨询机构,成为半自由职业者。”

   作为留学国外、怀有学术梦想的名校博士,毕业归国后,却往往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只能先将生活安顿下来,把学术作为副业。

    海归刘刚(化名)在国外工作十分得心应手,但因为骨子里有对中国文化和血脉的天然追求,以及对自己专业及资历的自信,他选择了回国。然而,自己的专业在国内并不很热门,回国后,他只得找其他工作,学术成了“兼职”和兴趣。

从一到众,海归博士抱成团

    过去海归回国,多是一人独行。在留学海归博士逐渐增多、专业领域人才需要优势互补的情况下,海归博士抱团搞科研,成了一种趋势。

    为了更好地整合医药医疗研究资源,提高科研效率和医药医疗研究成果的产业化速度,从去年开始,海归博士邹志华和很多业界同仁,牵头组建医药医疗健康产业归国博士团队。

    归国的博士,大多有在国外著名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学习、工作的经历,积累了一些当前中国急需的技术、经验。“分属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家,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在专业技术上能优势互补的、具有强大潜力的群体。”邹志华说,“把分散的人才聚集起来,既可以实现个人理想,又能够为国内医学医药行业做点事儿。”邹志华说,组建博士团队,从小的方面来讲,是博士们自己的梦想,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中国医学医药界的一次联合:“相对于航天、电子信息、轻重工业,我国的生物制药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更大。这件事做好了,应该对国内的生物制药行业有很大贡献。”

从乱到安,回国还要有“三心”

    留美学习工作22年后,海归博士黄乐群辞去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拜耳公司的高管职位,在母校南京大学医学院担任副院长兼药物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之后,他创办的公司在纽约成功上市,实现了从跨国公司高管到创办跨国公司的飞跃。

    黄乐群自身作为海归博士,在提到海归回国发展时认为,海归要有“三心”——诚心、静心、恒心。“选择在中国有竞争优势的研究或可产业化的项目,要真正、全身心回到国内发展。”他说,现在每年数万“海归”在各大城市洽谈,最后真正全心回国发展的还是少数。“国外工作不辞,国内兼着干是很难发展好的,要有诚心。”接着,他提到要静下心来“调节自己”,总结当时自己归国时所面临的文化冲击与转变。

 

 

    由于长期在国外留学和工作,与国内的生活脱节,刚回国创业和工作,难免会压抑。海归博士要克服这种“水土不服”现象,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消除学历身份上的优越感,积极应对挫折,坚持走自己选择的路,因为,“目前,国内的政策、研究条件、商业环境正在逐步规范,变得越来越好了。”
【首页】  【返回】

菲律宾中国留学生联合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

联系电话:0063-2-3547560 E-mail:flb9980001@qq.com

联系地址:菲律宾马尼拉市荫美沓区娜地威.洛佩兹街1111号金盛大厦2209室 邮编:15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