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专题活动
国家多方努力召唤海归 渴望高层次国际人才
作者: 来源:菲律宾中国留学生联合会宣传部新闻综合 浏览次数:2995次 更新时间:2014-01-14 10:43:36
 

 

    当今世界正进入一个人才为发展第一资源的全球一体化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争夺日益突破国界,从企业层面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国与国之间出现了“零距离”竞争的态势。而伴随着我国全方位、多领域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势必也会持续增强。

  召唤海归 面临挑战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对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强,加之国际人才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人才流动的不均衡,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高层次人才争夺,不少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各自形成了一种高效快捷的引才模式。

  据了解,为了吸引国际人才,美国大力推进移民改革,德国推行了“蓝卡”计划,法国新成立了移民融合部,韩国出台了《国家战略领域人才培养计划》、日本建立了人才特区,巴西推出了双重国籍和人才签证制度等。就连一向被视为移民保守国家的俄罗斯,近年来也开始放松移民人才限制,为世界各国移民人才大开绿灯。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千人计划”专家刘科指出:“有的国家,对于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机制已比较完善,但每年仍会增加对高层次人才的配额,在科研环境、生活环境上给予人才更大的便利。”

  而我国的海外人才堪称是一个国际人才库,怎样吸引更多的高层次海归回国,自然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鹤霖分析说:“我国海外人才数量众多,而且是以硕士、博士为主的高端人才。这对于那些本身人才不足,需靠积极引进的国家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宝贝。他们已将目光投向这批人才。此外,如今我国有一些人士已经在国内成功创业,他们为拓展海外业务而逐渐走向了国际,这些人往往也符合一些海外国家吸引人才的政策。”

  引进人才 多方努力

  在激烈的国际高层次人才的争夺战中,我国从国家到地方乃至企业,都积极主动采取各种政策,筑巢引凤。

  “对于国际人才的引进,我国历来比较重视。比如:1994年,中国科学院就启动了‘百人计划’,1998年,由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启动实施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而力度最大、覆盖领域最广、影响最大的当属2008年推行的‘千人计划’。”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陈峰说。

  据了解,国家“千人计划”中不仅有面向常规千人计划专家的项目,还包括面向非华裔外国专家的“外专千人计划”,以及支持不能全职回国(来华)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短期项目等,力图全方位打开吸引人才的通道。

  与此同时,我国多个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地方人才引进计划。比如:上海市的浦江人才计划、浦东“百人计划”等;陕西省的“百人计划”;天津市的“千人计划”等。

  近些年来,我国不少民营企业也不断解放思想、创造条件,吸引了不少海外高层次人才。据了解,这些企业往往偏好引进具有丰富海外从业经历、通晓国际规则和惯例、掌握核心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并且会从交通、家庭安置、医疗、薪酬、研究经费等诸多方面对引进人才给予支持。

  “近30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通信业、工商管理教育、风投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是在这些引进的人才的引领下,取得了巨大成就。”刘科说。

  应对竞争 突破瓶颈

  对于人才引进,虽然我国各方力量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依然需要突破一些瓶颈。

  有关专家表示,在人才的引进方面,我国目前多借助特殊人才计划,与其它国家相比,还缺少健全系统的人才引进政策。“尤其是在当下的国际人才流动的大环境下,如果在引进人才后却不能为他们解决好工作、生活等问题,这就很容易导致人才的流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王喆说。

  陈峰则认为:“平台的好坏决定人才能力发挥的强弱。”他指出,引进人才不应光给予好的福利条件,更重要是提供一个好的工作平台。但现状却是,有些企业、单位引进国际人才纯粹是面子工程,人才引进之后并没有一个渐进的人才使用机制,这就白白浪费了大好的人才资源。“完善的人才计划应该是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者结合一体考虑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才引进的目的,为后续人才的到来造势。”陈峰说。

  人才引进计划固然有很大吸引力,但后续人才的持续引进,需要看已引进人才的“待遇”。“事实上,这些被引进的国际人才在国内发展如何,大批人正在观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想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国家对人才的应用以及应用的成效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已引进的人才在国内能实现自身价值,更多的人才自然就会被吸引过来。”刘科说。

【首页】  【返回】

菲律宾中国留学生联合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

联系电话:0063-2-3547560 E-mail:flb9980001@qq.com

联系地址:菲律宾马尼拉市荫美沓区娜地威.洛佩兹街1111号金盛大厦2209室 邮编:150019